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高平市河泊村:筑牢产业致富路 幸福生活比蜜甜

2020-11-18 15:03:03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17日电 (记者 明文)近年来,高平市寺庄镇河泊村立足于村情实际,坚持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宽起来,产业规模大起来,经营主体强起来,倾力筑牢产业脱贫致富路,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在寺庄镇的西北部,有个宁静淳朴的小山村——河泊村,它是丹河的发源地,也是高平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河泊村全村共有229户697人,其中贫困户27户90人,经济收入以传统种植业、林果业为主,村内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居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困难,于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该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下好“产业棋”,走出了一条具有河泊特色的脱贫之路

依托黄梨优势,让大黄梨成为“黄金果”

为了发挥种植黄梨的传统优势,重振黄梨产业发展,河泊村于2015年底成立了“高平市丹之绿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27户贫困户和其他150多户农户一起加入了合作社。“高平市丹之绿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当时晋城市户数最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林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从老梨树的修剪、刮皮、施肥、打药入手,持续加大对梨树种植和管护力度,曾经荒废的梨树得到了有效管理,曾经无人问津的大黄梨已然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下,河泊村探索出了“老梨树认养”这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将脱贫攻坚与老梨树保护结合起来,宣传动员干部群众、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积极认养贫困户老梨树,让广大市民在品尝明清大黄梨、领略田园好风光的同时为贫困户奉献一份爱心。

2017年,河泊村投资10万元建成黄梨深加工项目,推进梨片、梨干等黄梨产品加工制作,进一步延伸黄梨产品链条,提高黄梨附加值。

依托丹河源头,让丹河水养育“丹河鱼”

河泊村利用“丹河源头”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立“高平市丹河源头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农家乐、住宿等服务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已建成“丹源渔村”,利用丹源水清、凉、甜的特殊水质建设鱼塘,喂养红鳟鱼、中华鲟等尊贵鱼种,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

依托政策资金,让小山村有了“新风貌”

河泊村紧紧抓住国家扶贫政策,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整村推进水电网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投资151余万元完成水网改造,2020年投资4.25万元完成安全饮水续建工程。

2016年投资100余万元完成电网改造,2017年投资18万元建成22.88kw集体光伏电站,2018年投资38万元建成69kw集体光伏电站,两个集体光伏项目年收益约3.3万元。此外,还为14户贫困户安装了光伏发电,成了他们脱贫增收的又一经济来源。

依托温室大棚,让好日子走上“快车道”

河泊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52栋,其中24栋种植蔬菜水果,剩余28栋被改造为香菇大棚。河泊村主动与金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接协调,为河泊村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保障产品回收,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此外,河泊村还申请了晋城市慈善总会“蜂产业扶贫”项目,蜂产业扶持贫困户12户,并签订了代养合同,该项目每年可以为每户贫困户带来500元的收入。

河泊村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聚焦黄梨、香菇等主导产品发展种植业,依托鱼塘养殖、光伏发电、养蜂产业助力脱贫增收,挖掘本村优势逐步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责任编辑:杜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