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山西陵川:女教师,呕心沥血专研教学 痴心一片奉献教育

2021-08-04 10:15:49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4日电(记者 明文)一个女教师,从2009年开始就扎根在素有“太行之巅”之称的陵川县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把爱和真情全给了三尺讲台和山村娃。12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她以极具负责的态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山村孩子。教学中,她用真心感化学生,且耐心地辅导、传递知识,真正地做到了传道解惑,润物无声。

她,叫秦晓琳,现为陵川县第二中学校英语教师,曾获山西省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晋城市教学能手,陵川县名教师等荣誉称号。此外,她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多次做讲座并进行公开课展示,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

1

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甘做“山里娃”的引路人

秦晓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12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做人,默默无闻地工作,把所有精力和身心倾注在教育事业和学生身上,在无私的奉献中体现着生命的价值。2009年,秦晓琳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分配到陵川县西河底镇黄庄村小学任教。黄庄村是西河底镇最偏远的山村。报到时,由于没有直通车,秦晓琳在西河底下车后,带着行李,步行20华里才到了学校。到达后,校长对学生们说:“孩子们,这是从城里来的英语老师——秦晓琳老师,从此以后咱们学校就有专业的英语老师了。”那时,秦晓琳从校长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中,读懂了农村对于专业英语老师的需求,读懂了孩子对老师的渴盼。

转眼间,冬天到了。那时学校没有暖气,取暖靠的是蜂窝煤。每到冬天学校的水管就冻,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有人就说:以前分来的年轻老师都没留住,相信这一个也待不住。采访中,秦晓琳告诉记者:说实话,当时我也犹豫过,但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毅然决定留下,一呆就是3年。3年里,我与学生互相学习,学生教我升火取暖,帮我抬水扫地,课堂里我认真施教、真情对待。渐渐的,我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清楚的记得2010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的大又逢期末,需要到中心校张仰村参加考试。黄庄村离中心校张仰村走大路约25华里,因雪下的太大,路上根本不能走车。无奈,我只能徒步带领学生到张仰中心校参加考试。走最近的路是5华里的山间小道,路上崎岖不平加之厚厚的积雪,我带着学生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行走,后来我捡了一根木棍当拐杖,行走在最前边,后边手拉手的拉着一群学生,黄甜甜走不动了我干脆背着她走,走了几步脚下一滑又摔倒了,起来后大家一起开心地笑起来。走到中心校后,同学们脸上冻的红扑扑的,手冰的连笔都握不住,我告诉孩子们搓一搓,哈一哈,放到胳肢窝下暖一暖,后来我看见学生们逐渐认真考试,眼睛不由自主的湿润了。在黄庄小学的3年里,感动我的事太多太多,不仅让我品尝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而且也让我渐渐地成熟起来,同时更让我对热爱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

2012年9月,由于撤点并校,秦晓琳老师被调往西河底中心小学任教。由于她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她又担任起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工作中,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工作比作生命,待学生如同己出,把全部的身心奉献给了山区教育。

“爱”播撒山区希望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秦晓琳一直是在用平和淡定的心态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农村娃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个个清晨和午后,走进教室,迎接秦晓琳的是一张张童稚而嗷嗷待哺的小脸。不少家长曾说:“我家孩子每天一吃完饭就要上学校,我们说时间还早着呢?可孩子说,我想早一点见到秦老师,早一点得到秦老师的表扬。”

一次次课堂交流,当孩子思维打结,小脸涨得通红时,秦晓琳和蔼地鼓励:“不要着急,慢慢想,老师等你。”当孩子面露畏难之色时,她及时鼓劲:“不要放弃,成功就在眼前。”因为在她的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100%。

一个个黄昏,伴着孩子们整齐的队伍,秦晓琳同学生们一起走出校门,一起走过马路,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身影,她的心中眷恋重重。正是这种师生情感上的依恋和维系,才让更多的孩子在她的引领下共同画出了一个个“同心圆”。

采访中,秦晓琳深情地回忆道:记得班上曾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失去了母亲,残缺的家庭让她很自卑,学习习惯也不好。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虎,甚至不做。我觉得这不能怪孩子,因为她缺少的是师生间平等的沟通,需要的是关爱。于是课后我经常找这个小女孩谈心,告诉她,一个人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还有谁会瞧得起你呢?鼓励她好好学习,自强不息。只要她有了一点点进步,我就不失时机地“奖”她本子、圆珠笔等学习用品,还把妹妹的一些衣服送给她。在我的关爱与教育下,小女孩终于重拾了学习生活的信心,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学习习惯和成绩明显有了起色。后来,这个学生进了中学还专门写信给我,她说:“秦老师,你对我太好了,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爱护我。我没有妈妈了,你就让我在心里叫你一声妈妈吧。”读着孩子的来信,我双眼盈泪,为师者母亲般的情怀喷薄而出。

还有一位学生现在已经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了,有一次在街上偶遇,她认出了当年的英语启蒙教师,感恩地说:“秦老师,这么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初您给我们上课时温柔的语调,检查作业时又严格要求的表情,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下来有收获,有欣喜,我们都对您的课兴趣浓厚。”

对待工作秦晓琳尽职尽责,对待学生秦晓琳倾情付出,对待家人秦晓琳却是满满的愧疚和泪水。秦晓琳说:“2013年夏天,我2岁多的孩子突发高烧住进了医院,可学校又临近期末考试,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耽误学生考试,我与家人商议后,毅然决定医院、学校两头跑。早上坐车赶到学校上课,傍晚再坐车赶回医院照顾孩子。期间,孩子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最严重时高烧达到40度,那时孩子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即便这样我依然坚持,圆满地完成了工作。回到医院,面对只会傻傻哭的孩子时,眼里涌出无限的愧疚和泪水。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时,愧疚就像针刺一样隐隐作痛,挥之不去、甩之不掉。但我一想到工作,一想到学校里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工作的担当和责任就再次被点燃。因为我深深知道,我不能辜负山区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更不能愧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老师”这个光荣的称谓!

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学无涯,知无边,教无止境”,这是秦晓琳老师的口头禅。

2019年,她又因工作出色,被调到了陵川县第二中学校工作。以前是小学现在是初中,以前是乡下现在是县城。面对的学生变了,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了,压力也随之而来了。那时,她总结出一个两字论,只要勤快,在“博”和“精”字上下功夫,工作一定不会太差。

工作中,秦晓琳仔细研读新课标,不断更新观念,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法,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上,她精益求精,自己的教案总是精心设计,反复修改。寒来暑往,始终如一 ,从不懈怠。课堂上,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能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她还挖掘自身的优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乐趣教育,用爱心唤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点燃学生对英语热爱的火花。此外,秦晓琳老师公开课、示范课还多次在市、县教研室的教学视导中多次展示。之后,陵川县教研室李栋林主任曾评价到:“秦晓琳老师的课有三美:色彩美,韵律美,设计美。但她又在不断地探索进步,现在的教学又体现了新风标:教学材料整合,阅读策略跟进,评价活动融入的高效优化课堂。”基于此,秦晓琳没有满足,她仍然是对自己查缺补漏,还充分利用茶余饭后的点滴时间,潜心攻书,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又广征博采,学习、借鉴名家的教学经验,集多家之长于一身。为了提高授课艺术,自己异常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凡有老师上公开课,不管有多忙,她总要挤出时间,前往听课。有时还利用外出机会,到晋城、太原等地听课,拜师学艺。更值得一提的是秦晓琳还在“思”上下功夫,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让自己在教学艺术的海洋里遨游。

2

3

回首着一年年优秀的教学成绩,面对着一张张烫金的荣誉证书,聆听着一声声家长和学生的赞誉,亲抚着眼前一副副天真烂漫的稚脸,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继续默默地耕耘。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 12年来,不管学校工作还是其他上级任务,秦晓琳老师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认真对待,高质高效完成任务。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从未对工作懈怠马虎。虽身处异地,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她无怨无悔,把整个身心都倾注于山区教育,倾注于学生。在秦老师眼里,学生是她的至爱,教书育人是她的神圣职责,做好教育事业是她一生的使命。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她将继续奋斗,严格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义无反顾地将教书育人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