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9月28日晋城电 9月27日下午,晋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晋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场发布会,会议就晋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住房保障、重点工程、城乡建设、建筑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城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制定出台了住房保障“1+5”(1个指导性文件+5项配套制度)、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1+2”(1个指导性文件+2个指导意见)政策措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开工各类棚户区住房改造6.71万套,基本建成4.85万套;分配政府投资公租房8614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8437户,稳步推进人才房建设,约15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和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41.3亿元,销售商品住宅面积964.8万平方米,房地产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年末的32.5平方米增加至36.4平方米左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平方米,居住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老城更新与保护“五个二”工程基本完成,丹河新城起步区实现“路成、水成、树成、形象初成”,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1.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94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新增城市道路里程206.28公里,21条城市道路完成“双修”改造,改造面积235.95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品质显著提升。新建改造24座人行天桥,市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市政务服务中心、金凤凰广场、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区10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实现截污纳管,白水河公园、龙湾公园等建成开园,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阳城、沁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923户,“两不愁三保障”的住房安全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十八大以来,晋城市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166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镇26村,总数达5镇35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镇30村,总数达到66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阳城县润城镇、泽州县巴公镇、高平市神农镇成功入选国家特色小镇;泽州县大阳镇、阳城县北留镇、沁水县端氏镇和嘉峰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小城镇,总数居全省第一;泽州县巴公镇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沁水县嘉峰镇、高平市马村镇、三甲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园林城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朝着美丽宜居乡村的幸福家园迈出了坚实步伐。
建筑业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建筑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大关,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5.9%左右,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全市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企业数量由2012年年末的84家增长到现在的267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由3家增长至12家。实行了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1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工程获国家优质装饰奖,4项工程获山西省“汾水杯”奖项,32项工程获山西省优质结构工程奖,17项工程获山西省优良工程奖,行业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提升了30%,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68.9%,建成投产晋城市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46.4万平方米,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底色更加突出。住建领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