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5月16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马琴)“吃技术饭”的技术创新人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厂里是很“吃香的”,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段江智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城煤炭事业部长平公司大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始终做着采煤、掘进、机电系统维修改造与技术革新的“解答题”,他被称为技术创新“达人”,他一项项技术成果凝聚着他的汗水和智慧,是最有力的“注解”。
说起段江智,年纪轻轻已然成为了长平公司科技创新的一颗“新星”。他在综掘一队是一名机电检修工,凭借着精湛的检修技术水平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并连续两届获得岗位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在公司人才建设培养蓝图中,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好学精神,他从综掘一队转入大师工作室,成为大师工作室的一名“技术创新大师”,随后又先后被评选为长平公司第一期唯一的“技能大师”、科技创新达人、系统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用智慧和青春破解矿井生产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矿工铮铮誓言。
对于段江智而言,创新的源泉在生产一线,一旦离开热火朝天的基层,就会失去创新的激情。也正如此,工作时间,段江智经常在百米井下,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大到采煤、掘进、机电系统,小到行人工具,走一步,查一步。他看到现有的井下过桥,不可拆卸、折叠,搬运比较困难,支腿角度不可调,更无法自由伸缩,又因为角度较小,高度过高,人员攀登费力、不舒适,安全性低,条件环境适应性差,经常因为尺寸不合适而占用行车通道,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他就想,发明一个什么样的装置,既能减轻工人们搬运时的劳动强度,也能方便人员通过,避免磕手碰脚现象的发生。在经过近三个月的反复实地测量、思考、试验之后,他成功研制了折叠、可调、升降式新型过桥,这是一种新型跨越皮带、溜子的行人装置,能够折叠,缩小占用空间,方便搬运和存放;支腿还能够根据巷道皮带、溜子的布置环境自行调节,方便人员安全通行,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一经投入使用就大受好评。段江智这种专注细心、勇于发明创造、为职工造福的精神,成为引领该矿技术创新的一支标杆。
近年来,他相继完成《液压钻车急停线路的优化与改进》《风机切换开关手自动转化继电器增加电容》两项技术攻关主题;井下风动快速切割装置、便携式风水分离及空气过滤一体化装置、综掘机声光报警红外线防碰撞装置、本安型开关的先导插件和综合保护器测试系统被评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牵头完成了皮带用淮南万博(启迪)电子保护烟雾报警关联自动洒水功能的研究、岩巷综掘机掘锚护探一体化改造技术研究、综掘机机载瓦斯传感器超限切断上级电源研究并获得了科技创新“五小”成果一等奖;先后对80余项设备进行改造,并成功应用于井下各个工作面,段江智秉持着一颗匠人之心,把工作的热忱和智慧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当前,无人值守、远程控制、科技创新等等正在企业中掀起又一轮的改革风暴,成为公司工匠代表、劳模先进的段江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深知道,带领更多职工升级到高精尖人才水平、参与到企业改革中才是榜样和模范的重要职责。为此,段江智每天除了单位的工作,成为了大师工作室“聘任”的主题讲师。和其他老师相比较而言,这位在一线工作了8年“土生土长”的机电新讲师为学员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面对长平公司生产战线长,头面多、机电设备种类多,一线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生产进度,所以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追溯源头,对机电人才本身的专业判断以及现场故障的处理能力更为看重。“都是从基层出来的,段老师讲的内容和我们的实际情况也更为贴切,处理机电故障的手段确实很厉害,解决了我们不少的困惑。”学员高东山说道。但是对于段江智来说,经验主义固然重要,作为一名讲师却需要更多的磨练和钻研。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他私下来经常和工作室的前辈们请教,有时候讲课结束后也会及时对学员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思考,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让段江智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也有了基础的把握,得到了众多学员的好评与点赞。
在段江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职工真切的感受到了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推崇,对技能的崇尚,迫不及待的跟随着前辈和标杆走入了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我一有机会就来工作室找段老师学习请教,希望我也能快快的成长起来,成为咱们企业的栋梁。”职工小陈兴奋的说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段江智勇挑技术创新的重担,以新时代青年矿工崭新的精神面貌扎根一线“蝶变”精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精技能、会创新的新时代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