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28日电(记者 明文)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往来非常便捷的时代,飞机、高铁、公路样样发达,出行极其方便,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没有这些交通工具的古代生活的缅怀。在中华文明的几千年的历史上,古商道一直是人们不愿忘记的一种文明记忆和历史情怀。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与诗意。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肩膀上马背上的货物,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著名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岭古道等,由于其重要的历史政治经济价值,长期以来一直与现代文明并存,倍受国家和当地人民的重视。有的古道虽不被更多的人所知晓,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没入尘埃,远离人们的视线,但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却是一道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位于山西阳城东南部的东冶镇焦坪古道就是这样的一条古道,千百年来,它饱经岁月风霜,芳华已尽,却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的文明记忆。
自古以来,晋豫两省辅车相依,一面是沟壑纵横的太行山,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黄河中下游平原,两地的交通网全部悬挂于太行山南缘,立陡上下,曲如羊肠。焦坪古道,是悬垂于太行山南缘的明清商贾通道之一。据光绪34年《阳城县都里村镇山水路》详图记载,阳城南下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独泉、孤盘岭隘口、铡刀口、莲花隘口、洪水、窟窿山、茅草坡,最后到济源。”另一条则是“焦坪、北庄、蔡节、蛇峪、行礼庄、黄龙洞、龙岩底、长峪、孤山、白云隘、吊驴桥,最后到济源”。由此可知,焦坪古道是晋豫古道的重要一站。这条古道,虽没有西南茶马古道的旖旎壮观,也没有伊犁夏特古道的奇峻凶险,更没有秦岭太白古道的诗情画意,但它是六个多世纪以来晋豫两地人们生活的重要桥梁,先民们传承下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人类文明不断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焦坪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冶镇西南部9公里处,2020年并入独泉,现有107户241口人,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的自然村落。原焦坪村下辖焦坪、谭河和八里背等三个自然村,焦坪在土岭山顶,潭河在谷底,八里背在佛庙岭山腰。从焦坪到谭河,海拔直降205米;从谭河到八里背,海拔陡升197米。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出行是多么的不便 。从东冶到济源,沿途要翻越比这里还要陡峭的五道山岭,每一道山岭都是“爬山时累得人气短,下山时墩得人腿软”。从东冶到济源白涧的六十华里山路属“官道”,路面都是由石板铺成的。或由砂石砌成,或由青石铺就,大大小小,厚薄不一,或长或短或方或圆,经匠人的精心安排,砌成一道曲里拐弯、随坡就势、宽度大约两米至三米左右的规整山路。数百年来,砂石被踩得光滑腻润,青石更是被磨得光可鉴人,路边却无一处垮塌,路面也没有杂乱生出的灌木。远远望去,这些被岁月打磨的光亮石块亦如山间小溪里泛起的朵朵浪花,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六十里官道旁,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家林间客栈。这些客栈,受地形之困,长宽各异,高矮不同,都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垒砌。客栈无论大小,都有灶台、餐桌、酒食,有的甚至还设有客房。可以想见,每当大雪纷飞、暴雨突至、日薄西山或临近饭点之时,总会有客商光顾。简陋的路边小店为络绎不绝的商贩提供了物质上极大的方便。焦坪的八里背,位于佛爷岭的北坡,由于山势陡峭,这里几乎终年背阴,再加上离独泉约八里,当地人称八里背。八里背庄上的官道旁生长着千年古橿树,干径两米有余,至今枝繁叶茂生机勃然。古橿树旁的一家客栈从遗址上来看,除了厨房、客舍、库房、茅房外,竟然还有一处三间大的客厅。在逼仄的山坡上,搭建这样的石头厅堂,堪称“晋豫第一客栈”。客栈外约三百米的山路大约有三米宽。不是这家客栈的老板财大气粗,也不是这株橿树可招财进宝,而是客栈坡上不远处有座佛爷庙。佛爷庙虽没有多大,仅有低矮的三间正殿和小巧的南门,两边的东西厢房更是矮小。佛爷庙内供奉着诸如佛祖、观音、老君爷、财神、关爷、孔夫子、药王爷等神灵佛祖三十六尊,往来商客若逢礼拜之日恰巧耽搁途中,便就近到佛爷店烧几炷香,磕几个头,聊表自己的虔诚之心。正因如此,佛爷庙下的官道尤为宽绰,千年橿树下的“晋豫第一客栈”也更阔亮。多少年来氤氲在中华上空的七彩祥云中,定有一缕飘自独泉,飘自焦坪,飘自佛爷岭。
土岭脚下的独泉隧道,跨谭河而过,连接成太行一号公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周仓岭上,仿佛还能看到将军点兵的强大阵容;深不见底的的山谷里,似乎还能寻觅到当年炼铁的熊熊火光;大岭头仍刻着朱总司令战争年代的满腔豪情: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火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古道沧桑,但磨不掉的是当地人们与古道难以割舍的历史情怀和精神传承。它犹如一只锈迹斑驳的铜环,轻轻一拉,就能牵动明清古商道上一大串浸渍着中华文明的玉铃铛,发出沁人心脾的优美声响。它承载了晋豫两地世世代代百姓走向富足的殷殷希望。美丽壮观的现代公路,寄托着三晋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伟梦想。历史与现代对接,古道与新路相交,先人们当年的热泪与豪情,似乎永远在荡涤着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