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14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王占强)绿意盎然矿山中,寺河生态四时同。走进寺河煤矿,就像是走进了沁河岸畔的园林。目光所及,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争奇斗艳,草坪空旷迷人,假山奇石端庄浑厚,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绿色人文、生机活力的气息弥漫于整个矿区。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寺河煤矿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晋城地区首座高产高效、绿色人文大型现代化矿井。该矿于199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02年11月8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井田面积161.0858平方公里,矿井开采的煤种为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矿井建设伊始,就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二十多年几代人的辛勤耕耘,逐步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智能、绿色的煤炭资源清洁开采之路。因为矿井在发展中不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提升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其火热实践也先后被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媒体所关注,矿井也先后荣获了“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能源革命新锐企业”“林业生态厂矿”“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
制度先行,将依法依规办矿落到实处
作为国家《煤炭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重点建设的八大矿区之一,该矿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证照齐全,合法经营,依法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并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了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推进矿井环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自身的实际,重新制定了《寺河矿环保管理办法》《寺河矿环境保护督查监管项目处罚标准》等制度,修订完善了《寺河矿环保绩效月度考核标准》《寺河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办法》《寺河矿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坚持每日更新环保台账,每周对矿区所有环保风险点进行全覆盖排查,每月召开环保工作例会,及时整改环保风险隐患,将环保工作始终列为矿井管理的红线,对于查出的环保问题一律从严从重处理,守牢了环保底线。
瓦斯治理,将“煤矿杀手”变为“创效能手”
作为全国首家千万吨级高瓦斯突出矿井,他们始终坚持将“瓦斯能用尽用、推动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作为行动指南,以“瓦斯抽采全覆盖”和“三级瓦斯治理”为指导,经过近20年的探索,总结形成了以地面钻井抽采、井下递进式模块抽采、条带区域抽采、顺层密集钻孔抽采和采空区抽采五种模式为主的“三区联动井上下联合立体式抽采”瓦斯治理模式,保持了连续13年单井抽采量之最,确保了高瓦斯条件下的低瓦斯采掘作业,极大地创优了安全作业条件。
在此基础上不断致力于瓦斯气的综合复用,抽出的瓦斯一部分直供金驹股份公司、各风井分布的瓦斯发电厂以及铭石公司高庄集气站,一部分矿井自用(采暖锅炉、井筒热风炉等),一部分向周边居民供应,极大地减少了因燃煤导致的碳排放量,最大程度降低对大气的污染。通过实施瓦斯综合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因燃煤导致的碳排放量,最大程度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实现了矿区“采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矿井瓦斯的安全、清洁、环保、高效利用。
先试先行,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在长期探索实践过程中,该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要求,全方位推动了矿井的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以6.2米大采高、连采连掘、综掘掘锚、煤炭重介洗选等一批代表当代煤炭工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工艺,体现了核心竞争优势。
按照智能化矿井建设要求,制定了项目实施战略图,提出了具有寺河特色的“3·1·2·5”总体框架,即实施三项基础设施升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调度指挥中心改造),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两个管控平台(综合自动化集控平台和可视化智能管控平台)、建设五项核心应用(矿井安全保障、设备管控、生产协同、经营管理、智慧矿区),真正实现了采掘少人化、运行无人化、矿井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
该矿深入课题攻关,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双百万”奖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创新项目都能落地见效,每一名“创新达人”都能得到实惠。不断坚持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煤炭科学研究、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建立长期产学研联盟,涉及采煤、通风、选煤、地质、瓦斯治理等各个领域。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荣获省部级荣誉,更为企业发展带来不竭驱动力,为企业“科创”赋能,为矿井低成本高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坚守底线,持续拓展环保新内涵
井下+井上,促进矸石处置再规范。在井下,充分利用废弃巷道及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进行井下存放,矸石返井充填等技术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在井上,矸石经过洗选筛分后全部落入矸仓,再经专业车队拉至排矸场。在矸山现场采取“由下向上、分层碾压、黄土覆盖、恢复植被”治理方法,年处理量达到100余万吨,在不破坏现场环境前提下,实现安全有效治理。
“内提能力”+“外借优势”,促进水资源利用更高效。在寺河矿内部建有一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和三座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A2/O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日累计处理能力6700m3,矿井水回用率达到97%以上。各水处理厂均设有在线监测系统,并联网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监控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传。同时,该矿认真落实市局要求,严格废水排污口管理,确保污水受控排放。积极拓宽循环水回用途径,通过绿化苗木浇灌、道路洒水抑尘等措施,严格按环保标准处理矿井污水,确保处理后外排水的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实现了水资源的安全高效复用。经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协商,顺利将矿区生活污水引入了嘉峰污水处理厂,通过借助外力,实现了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
“技防”+“人防”,促进空气质量再提升。该矿在技防上先后施工完成储煤场全封闭工程,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测、无组织粉尘在线监控系统,同步施工储煤场雾炮降尘喷淋、矸山自动洗车装置等系统工程,设立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完成矿区锅炉、热风炉低氮燃烧改造等技防设施,从多个方面有效降低粉尘等颗粒污染物排放,显著提升了矿区空气质量。在人防上,严格要求所有进出矿区生产车辆必须覆盖篷布,实行限速管制,有效防止了道路遗撒,并组建了专职道路清扫队,投入了60万元改造完成四台自动喷洒车辆,全天候对道路扬尘进行抑制,保证了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动态管控。
系统防护+个体防护,有效加强放射源及射线管控。在系统方面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放射源及射线管控要求,按规定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定了寺河矿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管理办法,对矿区所有涉及放射源及射线的单位建立了登记台账,严格放射源日常管控,近几年从未发生辐射事故和放射源丢失事故。在个体方面,完善了培训记录和巡检记录,对所有可能接触放射源和射线的人员建立了个人体检档案。
党建领航,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人文荟萃发展环境
在坚持安全高效生产的同时,寺河矿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了矿井社区文明程度,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向文明和谐绿色矿山的目标不断前行。
该矿始终把矿山绿化、矿区美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先后建成员工园、生态园、朝阳园、先锋园四处园林,园内四季松柏常青、三季鲜花盛开;在主要路段种植了风景树,在不同季节呈现独特景观;在住宅区修建了仿古亭廊、健身场所,并种植了多种树木花卉。截至目前,绿化总面积37.6公顷,占矿井总面积的34%,草坪绿地面积为35.8公顷,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2.4%,绿地率达到31.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6㎡,绿地植物保存率达到95%以上。同时还种植了数量众多的滞尘能力强、有效抗毒抗有害气体的树种,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景色,矿区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职工工作生活更加舒心。
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倡导寺河“大家庭”文化,继续坚持人文关怀,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设立矿嫂参观日,增进矿嫂对丈夫和矿山的理解;发放节日大礼包,生活物品一应俱全;设立生日餐,矿领导为过生日职工唱生日歌,发生日礼物;设立新苗奖,鼓励成绩优异的职工子女;建立帮扶机制,关心弱势群体,每年对离退休、工伤亡职工家属走访慰问;推进民心工程,相继建成投入文体中心、职工停车场;为井下作业队组配备防爆饮水机和保温盒等,真正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建立起企业与职工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和谐发展。“山色湖光独一份,温馨和谐漾矿山”,寺河煤矿以“平安矿山,幸福寺河”为社区建设主题,唱响了建设和谐文明社区的主旋律,不断提高全矿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职工家属的综合素质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使社区成为职工安居乐业的温馨港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寺河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定会牢记嘱托,时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持续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朝着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寺河而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