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5月27日晋城电(程培青)高校放假、高考在即,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5月25日晚,晋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为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立足于更加精准的“防”,调整优化了省外来(返)晋城人员管控措施,前移防控关口,强化监测预警,全力守好晋城阵地、守护晋城人民。
一是提前报备信息,实行分类管控。省外人员来(返)晋城前,要提前三天在“晋来登”预约申报登记信息系统进行报备,如实填写旅居史、到晋时间、交通方式和车次等信息,以便属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提前准备、精准管理、做好服务;来(返)晋城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液,做好手卫生,尽量不触摸公共物品,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抵达晋城后,要在交通卡口(场站)的“第一落点”配合工作人员落实查验“五要素”和分类管控措施,即测体温、扫三码(健康码、行程卡、山西场所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信息登记、签订承诺书等。近期,将对省外来返晋城人员措施进行调整,对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以及重点疫情地区(根据研判动态调整)旅居史的,由救护车点对点转运,落实为“7+7+7”管控措施,即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分别于第1、2、3、5、7、10、14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如果14天内有病例报告但尚未调整风险等级地市旅居史的,由保障车队点对点接返,落实“7+3”居家或健康驿站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3、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如果是省外非涉疫地区旅居史人员,落实“3天3检”措施,3天内不聚集、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室内人群聚集场所。在此也希望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向省外的亲朋好友宣传晋城市的疫情防控政策,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提前做好行程规划,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避开中高风险地区。
二是突出重点地区,实行远端防控。近期,随着暑期到来,返晋务工人员、返乡学生数量增加,势必给交通卡口(场站)的排查管控带来压力,造成人员聚集,影响通行效率,为此,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把措施定在前,聚焦重点地区来(返)晋务工人员和学生,加强远端防控,把好“四个关口”,优化管控措施,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管控服务的“双到位”。一是把好远端摸排关。社区(村)提前逐人逐户摸排上海、北京等中高风险地区有返乡意愿的人员和学生底数,精准掌握返乡信息(包括返乡方式、到达时间、乘车车厢号及座位号、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史等),逐人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同时,及时对推送的“晋来登”报备人员做好信息核实、台账管理、人员追踪等工作。二是把好闭环转运关。在交通卡口(场站)设置专用通道、专用区域,重点地区返晋需要落实隔离管控措施的人员和学生可通过专用通道直接到达转运接驳点,由转运车辆“点对点”接返至集中隔离点后再进行信息登记、核酸检测、精准赋码等工作,既可以有效提高卡口通行效率、防止人员聚集和拥堵,也实现了重点人员从抵晋到隔离管控的全流程“零接触”“零等待”“零风险”,避免交叉感染,消除风险隐患。三是把好规范隔离关。指定专门隔离场所承担重点地区入晋人员集中隔离工作,特别是对有既往感染史者安排专用隔离场所或不同楼层进行隔离管控,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特别是学生群体,加大关心关爱工作力度,通过提供舒适的住宿、就餐和网络环境、畅通24小时咨询电话耐心回应学生诉求、开展线上活动、网上设置“心理按摩室”等措施,持续优化隔离服务,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此外,积极对接学生家长,家长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和喜欢的零食放至酒店,通过这些针对性、精准性的措施,把“特殊战场”变成了“温情港湾”,做到了隔离不隔爱、“疫”路有温情。四是把好应急处置关。各级区域协查专班、流调溯源专班24小时待命,对收到的重点人员协查函和初筛阳性报告事不过夜进行排查和应急处置,做到人头清、轨迹清、数据清、位置清、管控清。
三是坚持良好习惯,筑牢社会防线。当前,为了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监测、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晋城市全面启动了10天1检的社会面核酸筛查和重点公共场所5日以内核酸检测证明查验工作,希望广大群众在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定期核酸检测,积极做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宣传者、践行者,理解、支持、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筑牢社会防线。同时,倡导大家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率、保护好自身健康,请符合条件的市民朋友尽快就近接种,切实筑起群体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