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14日电(记者 明文)12月13日下午,晋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分别介绍医疗服务、疫苗接种、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有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并回答记者提问。
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优化措施的实施,晋城市医疗服务在短期内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为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晋城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优化医疗服务,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着力解决近期群众看病就医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新十条优化措施平稳有序落地。
为满足当前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晋城市迅速部署全市发热门诊(诊室)扩面增容,推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和建制内基层医疗机构“应设尽设、应开尽开”,配备充足医疗力量,加强线上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发热门诊服务能力。目前,晋城市辖区内32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有31所开设发热门诊,并全部对外发布公告,市民有就诊需要可及时查看、咨询。同时,全市77所建制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53家建成发热诊室,其他将在本月16日前全部建成,届时晋城市的发热门诊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晋城市还积极推行分类分级科学施治。针对居家隔离康复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加强社区“五包一”网格化管理,社区做好监督,基层医务人员指导用药;症状加重时可就近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将为患者提供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和中药治疗;病情较严重、超出基层诊疗能力的患者,根据病情至辖区二、三级医院就诊,必要时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全市二级医院已全面做好收治准备,三级医院扩容发热门诊,细化诊疗流程,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救治需要。
同时,晋城市突出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对辖区内重点人员底数进行“双摸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摸排辖区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底数,社区摸排辖区内长期卧床的失能、失智人员,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底数及其疫苗接种情况,对重点人群建档,分级分类服务,加强生活服务保障、反向隔离保护、健康用药指导等。
在备齐备足医疗救治资源方面,为满足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者收治需要,晋城市在推进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基础上,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一是继续保留集中隔离场所,满足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的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需求;二是加强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建设,在第三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基础上,将综合实力强、救治水平高、院感防控基础好的市人民医院和晋城大医院确定为定点医院,设置充足的救治床位,配备相应医疗力量和设备设施,并按照重症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10%的要求,加强重症床位的改造和储备,确保有效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三是将市应急方舱医院金匠分院确定为亚定点医院,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四县市同步将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做好进舱医务人员储备和培训、医疗设备、防疫物资采购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到随时启用。
据悉,目前晋城市共开放两个应急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2253人,其中无症状感染者2062人,占比92%;轻症患者191人,占比8%;无重症病例发生。截至12月13日12时,两个方舱医院共有在院患者550人,累计治愈出院1675人,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6天,并未发现有明显后遗症出现。另外,自2020年9月份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以来,截至2022年12月12日,晋城市已接种2013424人,5531042剂次,全程接种1998613人,全程接种率93.77%,各项接种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但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造成免疫逃逸率较高,所以说,通过接种疫苗筑就新冠防控免疫屏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专家建议,虽然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但接种后可降低感染新冠的风险,尤其是显著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所以,老年人更应该及时、全程、足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保护好自身,也能间接保护了家人、朋友、亲戚、邻居。
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N95口罩404万只,医用口罩133万只,抗原试剂198万人份。除了储备之外,晋城市本地生产企业安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神农晟昱有限公司紧急启动了口罩生产线,合计N95口罩日生产能力可以达到5万只,普通口罩日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2万只。近期神农晟昱公司准备再上一条新生产线,可以新增产能12万只。下一步,晋城市将会向市场平价投放一定数量的储备物资,确保群众购买需求。